淘寶suted sutex

本篇文章給大傢談談suted,以及sutex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復大赴以色列海法參加世界冷凍治療學會

2019.09.04~2019.09.05,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院長、原國際冷凍治療學會(ISC)主席徐克成教授,副院長暨國際冷凍學會(ISC)執行委員牛立誌教授,副院長穆鋒教授被邀參加第二十屆世界冷凍治療學術大會暨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換屆會議分享復大腫瘤醫院在冷凍治療方麵的科研成果。會議在以色列第三大城市,美麗的地中海港口城市海法成功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挪威、日本、烏克蘭、立陶宛、英國、阿根廷、印度尼西亞、以色列等十余個國傢的百余位專家參加會議。此次的會議的分為多種形式,主題演講、專家講座、病例討論等,就當前冷凍治療的前沿與熱點問題進行了詳細解讀,並為冷凍治療的臨床實際應用提供指導。

01

亞洲冷凍治療學會組織專家團隊集體參會,來自中國的徐克成、牛立誌、肖越勇、李成利、王洪武、等十余位教授在會上進行了精彩演講與討論,內容涉及冷凍治療的臨床研究、基礎研究、影像引導與監控、內鏡下治療以及當前熱門的冷凍免疫聯合治療研究等諸多方麵,引起與會各國專家的極大興趣,並現場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介入治療領域的實力。

02

當地時間9月5日13:00舉行了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換屆選舉大會,經過激烈競選及理事會執行委員的現場投票。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當選榮譽主席;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前任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壹醫學中心的肖越勇教授當選為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21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yosurgery,ISC)主席,成為繼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創建者、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教授之後第二位擔任世界冷凍治療學會主席的中國學者。

另亞洲冷凍治療學會現任主席、山東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所李成利教授,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副主席、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牛立誌教授當選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理事會執行委員;亞洲冷凍治療學會副主席、應急總醫院王洪武教授;亞洲冷凍治療學會秘書長劉麗寶女士當選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秘書長,充分展現了亞冷學會專家團隊在世界冷凍治療領域的重大影響力。

03

舉行了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換屆選舉大會後,各位專家帶來精彩的學術演講。

前任世界冷凍治療學會主席暨南大學復大腫瘤醫院徐克成教授在會上進行專題演講

前任世界冷凍治療學會主席Nikolai N.Korpan教授在會上進行專題演講

第二十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主席Masashi Watanabe教授在會上專題演講

新當選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壹醫學中心肖越勇教授在會上進行專題演講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Sutedja Barlian教授在會上進行專題演講

暨南大學復大腫瘤醫院副院長牛立誌教授在會上進行專題演講

應急總醫院羅淩飛教授在會上進行專題演講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袁春望教授在會上進行專題演講

04

學術交流現場

中國參會專家合影

當地時間9月5日傍晚,第二十屆世界冷凍治療學術大會勝利閉幕!美麗的海法記錄著本屆大會的點點滴滴,夜空中的群星與港口的燈火遙相呼應,海邊的微風訴說著對這座城市的美好祝願,也寄予了每壹位參會嘉賓對本次大會的祝福。在遙遠的東方,群星閃耀,遙相呼應,正預祝著2021年擬定於中國北京舉辦的第二十壹屆世界冷凍治療學術大會成功舉行!

無論是風里,還是在雨里,我都在這里守候著妳~

服務號

訂閱號

地 址:

天河院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棠德西路2號

海珠院區: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聚德中路91號

電話:400-668-0120

預約掛號方式:

微信搜索公眾號“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掛號/繳費→預約掛號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5)

2015年11月9日,由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研究編寫、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企業國際化藍皮書: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5)》在北京發布。

自2014年以來,政府加強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加快完成從核準制向備案制的轉變,提昇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便利化,大大推動了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尤其在“壹帶壹路”戰略構想背景下,從政策溝通到設施聯通,到貨物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通”領域將為中國企業提供壹個新的國際區域合作的機制和國際合作的平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將迎來新壹輪的熱潮。2014年中國不僅成為國際對外投資的最大吸收國,而且首次成為對外投資凈流出國。

本報告研究了中國企業2014-2015年對外投資現狀與特點,發現民營企業成為“走出去”主力,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集中在中小規模,區位選擇也呈現出新趨勢等。

藍皮書預測,未來幾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將持續快速增長,基於三點原因:第壹,國傢宏觀因素。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使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競爭力提高,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基本條件。第二,“壹帶壹路”戰略全麵開展,成為“走出去”新載體。第三,全球經濟和市場需求的推動影響。

自中國加入WTO,歷經15年,中國享受了開放紅利,並迎來資本輸出的新時代。中國企業作為投資主體,能夠以全球視野整合世界資源,占據全球價值高端對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助推中國經濟的提質增效升級,對於我國加大對外開放程度、增強國傢軟實力、提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有著重要作用。希望通過CCG持續的研究和推動,為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便利化,增強海外競爭力,發展培養更多的跨國公司,做合格的全球公民貢獻壹份力量。

中國企業在“壹帶壹路”地區大規模投資增加,建議打造樣闆工程,推動“壹帶壹路”戰略構想實施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數據,中國企業在“壹帶壹路”沿線的投資規模集中在1億~10億美元的投資案例數高達407起,其次是10~100億美元的大規模投資比較多,達到121起。在“壹帶壹路”沿線的投資領域集中在采礦業、交通運輸及製造業,同時,對這些傳統行業的投資呈現下降趨勢,對基礎建設和信息傳輸及計算機服務的投資有明顯的增長。可見,“壹帶壹路”沿線國傢和地區的需求在發生改變,更有選擇地吸收外資,重視提高本國的科技和信息化的發展。隨著“壹帶壹路”戰略構想的深入推進,各國企業將享受區域開放的紅利。

藍皮書指出,中國的“壹帶壹路”頂層設計已經具備,在接下來的落到實處工作中,打造幾個樣闆國和樣闆工程,如巴基斯坦、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等,通過發揮中國與當地開發區和產業園的合作經驗,以後的推進建設樹立模闆。同時,需要建立壹帶壹路的國傢聯盟,有壹個共同交流、協調的機制。中國是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最大受益者,“壹帶壹路”可以成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甚至是壹個新的WTO多邊機制安排或類似跨太平洋(601099,股吧)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安排。“壹帶壹路”在加強各國資金、基礎設施,產能、人才和移民等方麵合作的意義重大,中國發起“壹帶壹路”計劃可以成為類似亞投行發起的倡導者。

藍皮書指出,應該利用華僑的天然優勢推進“壹帶壹路”。“壹帶壹路”沿線途經六十多個國傢,這些國傢宗教文化各異,民族關係復雜,發展程度不同,中國企業對這些國傢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加上這些國傢多為小語種國傢,在語言上對中國企業構成壹大挑戰,中國企業進入這些國傢經營,將麵臨嚴峻考驗。要剋服進入“壹帶壹路”沿線國傢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當地華僑的力量尤為重要。

民營企業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占據全球價值鏈高端

藍皮書指出,受國內勞動力價格上升、環境壓力等因素影響,中國民營企業近年來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不斷尋求技術突破,塑造國際品牌形象。同時,相關部門修改了對外投資審批辦法,放寬了對外投資的限制,提高了民營企業的海外投資積極性。民營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營銷渠道,進行全球采購、生產、銷售,積極建立國際產業價值鏈。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數據庫,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呈現爆炸式增長,同比增加295%,相當於2013年的三倍,占當年總投資案例數的69%。從2014年的數據看,中國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走出去”的主力,這雖然與國有企業反腐、海外資產審查等導致對外拓展步伐放緩等因素有關,但也從另壹個角度說明中國民營企業整體實力的壯大。

從2010年開始,尤其是2012年6月國傢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之後,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在數量和金額方麵突飛猛進,民營企業日益成為對外投資的主力軍。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數據庫,到2014年,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呈現爆炸式增長,同比增加295%,相當於2013年的三倍,占當年總投資案例數的69%。

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無論從投資案例數還是投資規模方麵,中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差距較大,尤其在投資規模上不能與國有企業相提並論。但近年來,民營企業投資活動頻繁,涉及領域廣泛,經過多年的海外市場歷練,民營企業增強了自身競爭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早期的獲取技術、立足國內市場向發展品牌取得海外銷售渠道、獲取當地市場轉變。從2014年的數據看,中國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走出去”的主力,這雖然與國有企業反腐、海外資產審查等導致對外拓展步伐放緩等因素有關,但也從另壹個角度說明中國民營企業整體實力的壯大,將掀起中國對外投資的新壹輪高潮,迎接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新時代。

藍皮書指出,同國企海外並購偏好資源領域不同,中國民企的海外投資更加多元化,註重對技術、品牌等的獲取。最典型的“蛇吞象”並購案例成為民營企業進入高端產業價值鏈的主要方式。如聯想並購IBM,通過其品牌影響力開拓國際市場;長電科技(600584,股吧)通過並購全球排名第四的新加坡星科金朋公司,提昇自身在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行業的領導地位;吉利汽車並購沃爾沃,獲得技術的同時也通過其品牌效應塑造自有品牌。目前,吉利首款由國際團隊打造的高端、豪華車型“博瑞”已麵向全球市場推出並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增強了中國消費者對自有品牌的信心。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數量保持增長勢頭,從單壹控股向多元化轉變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統計數據顯示,2002~2015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總案例數為2018起,其中跨國並購案例數為1817宗,占總案例數90%,表明跨國並購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中國跨國並購案例數直線上升,2014年創歷史新高,達到325起。

跨國並購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捷徑,87%的中國企業通過橫向並購形成規模經濟,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典型案例是聯想並購IBM的PC業務,以年銷售額13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產企業。5%的企業通過縱向並購完善上下遊價值鏈,獲得品牌或技術並進入高端市場。8%的企業通過混合並購整合全球資源,典型案例是復星國際的壹係列並購案,進入房地產、醫藥、體育等不同行業,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獲得全球資源配置的主動權。

同時,由於企業進行跨國並購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或外部環境的負麵影響,根據商務部研究院對外投資合作研究所的數據,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總成功率是40%,高於全球25%的平均水平。對並購成敗起關鍵性作用的因素有前期的並購目標選擇、並購後的整合及國際化人才獲取等。藍皮書認為,中國企業應該不斷總結經驗,重視與當地的專業機構合作,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文化,留住並購企業核心的人才,勇於擔當社會責任,註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的數據分析,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活動從單壹尋求控股轉向戰略合作。在跨國並購活動中,從2002~2007年,中國企業年均並購案例數在占股30%以下的衹有4起,控股投資高達11起。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非控股的並購案例逐年增多,表明中國企業更關註交易雙方的業務合作及獲得技術、管理、品牌等多元目標的實現,對提昇企業競爭力有很好的效果。

復星集團自2011年以來披露股份比重的並購案例數有22起,其中獲得30%以下股份的並購案例為7起,其中,2014年3月,復星國際以1.04億美元收購德國BHF銀行19.18%的股份,完成在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法蘭克福五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部署,為復星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作出了貢獻。而上海電氣(601727,股吧)以4億歐元成功收購意大利燃氣輪機生產企業安薩爾多能源公司,主要原因就是獲得40%的股權成為產業股東。跨國並購完全控股容易引起工會的負麵情緒,同時不能確保獲得並購目標的核心技術,因此,如何實現投資後的雙方利益最大化是中國企業長期的戰略目標。

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在海外投資活動活躍,中國企業小規模投資增多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整理了中國企業2002~2015年上半年進行的投資案例,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中國企業投資規模集中在1億~10億美元之間,大約占總投資的63%,如表4所示。其中2014~2015年,民營企業年均投資案例數為256起,是2008~2013年的年均投資案例數的7倍,呈現爆炸式增長。國有大型企業的10億美元以上的大規模投資有明顯下降,可見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在海外投資活動活躍導致中國企業小規模投資增多。

同時,1億~10億美元的投資行業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傳統行業如采礦業、製造業、交通運輸及房地產業,而1億美元以下的更小規模投資分布在TMT行業,說明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重視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綜合實力。中國企業小規模投資主要集中在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及韓國等少數國傢,10億美元以下規模的投資平均比重高達84%。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前十名國傢分別為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加拿大、印度尼西亞、德國、俄羅斯、巴西、韓國。

中國製造業海外投資比例增長迅速,美國投資位列第壹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投資海外製造業占總對外投資案例數大約為33%,同比增長14%,投資案例數為160起,其中35起未披露投資交易金額,披露投資交易總金額為329.62億美元。如圖10所示,美國作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中國投資美國的製造業占總投資數量的41%,同比增長24%,中國企業大規模投資美國製造業,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國製造業成本迅速上升,已經接近美國的製造成本,差距縮小到5%以內,促進了中國企業到美國新建工廠。

在眾多投資美國製造業的中國企業中,除了中國紗廠外,代表中國製造更高水平的福耀玻璃(600660,股吧)也在美國積極建廠。福耀玻璃在美國投資6億美元買下原通用汽車公司七年前關閉的廠房,投資建成世界壹流的最大的單體生產車間,為美國重要的汽車企業如通用、克萊斯勒等提供高質量的汽車玻璃,使壹個壹度廢棄的社區重新煥發生機。

“集群出海”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方式

藍皮書指出,隨著我國成為凈投資輸出國地位的確立,規模擴張將讓位於質量提昇。傳統的投資模式需要做出改變,最初的單打獨鬥、分兵出擊等方式在麵臨越來越復雜的投資環境時,單靠企業自身能力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集群出海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例如,中國五礦集團攜手國新國際和中信金屬投資建設的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成為秘魯投建的最大礦產項目。

目前,我們有大批的優秀民營企業活躍在國際舞臺上,為中國的國際經濟合作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眾多小微企業也在國際化道路上穩步前進,跨國統籌兼並的能力也持續上升。現在,這些小微企業都采取集群式走出去,實現協同發展,企業的效益、風險防控能力得到同步提昇。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蘇紡紡機聯盟(SUTEX),由江蘇省紡機協會牽頭,無錫絲普蘭噴氣織機製造有限公司、常州市宏大電氣有限公司、無錫新聯印染機械有限公司、博路威機械江蘇有限公司、江蘇省紡織工業(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等5傢紡機企業共同發起,其是紡機行業“集群出海”的踐行者,充分利用產品差異,實現優勢互補,在印度、越南、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國塑造了知名度。

藍皮書認為,中國資本聯合出海將有效改善與海外項目對接上長期存在的代溝,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傢抱團“走出去”,實現全球資產配置。

中國企業投資TMT行業持續大幅上揚,美國仍為首選地

2014年中國TMT行業共發生跨國並購58宗,投資規模為234億美元,處於所有細分行業之首。TMT行業跨國並購有20起案例發生在美國,金額高達86.4億美元,投資主要集中在遊戲業以及半導體方麵。其中聯想集團、阿里巴巴、中國移動、巨人投資和浦東科投位列投資金額的前5名。同時,阿里巴巴並購案例數多達7起,表現最為活躍,典型的案例是以2.4894億美元入股新加坡郵政,以2.5億美元投資美國拚車應用Lyft等。

國傢半導體基金擬以7.8億美元收購新加坡技術半導體公司股份,使半導體在中國TMT行業海外並購中拔得頭籌。百度拿出6億美元與矽穀新興創業公司Uber進行戰略合作,這將對中國互聯網三大巨頭BAT的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企業房地產投資高速增長

2014年中國企業海外房地產投資高速增長。金融危機以後,全球房地產市場逐漸回暖,並呈蓬勃發展之勢,中國房地產市場受國內宏觀調控加劇、土地價格持續走高、消費者觀望加重等眾多因素影響,房地產企業積極“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資。如圖所示,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數據庫,2013年海外房地產投資金額猛增到219.27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88%,投資案例數創歷史新高,達到49起。而2014年投資規模高達398.87億美元。同時,2015年上半年投資案例數已經接近2014年全年的投資案例數,預計中國房地產企業海外投資將進入全新階段。

根據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數據,2014年中國人美國購買了286億美元的房產,遠高於加拿大人的112億美元,成為美國房產業的最大購買者,同時是出價最高的購買者。根據招商銀行(600036,股吧)與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在聯合發布的《2013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超過30%的高凈值人士進行境外投資。其中房地產(000736,股吧)是中國高凈值人群的主流投資類別。與此同時,中國政府為提高境外投資便利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放寬個人境外投資限制,這將促進投資海外房地產的快速增長。

科技企業在對外投資中表現不俗

藍皮書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新經濟時代的到來,“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不可避免地要麵對新的經濟環境。為應對全球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鞏固市場地位,企業十分重視在技術上的革新。創新體係尤其是技術創新不僅會使中國企業在國內生機勃勃,也會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推動力,提昇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2014年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排名中,上榜中國公司有8傢都是科技企業,均在對外投資中表現不俗,在全球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形成了全球品牌影響力。專利申請量作為技術創新的重要衡量標準,進入專利申請量前十名的公司,如華為、阿里巴巴、聯想集團、騰訊公司、比亞迪(002594,股吧)等也同樣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

以華為公司為例,技術創新為塑造華為品牌形象、提昇全球影響力、開拓海外市場做出了貢獻。華為十分重視技術創新,研發隊伍占員工人數的48%,從1992年開始每年拿出銷售額的10%作為研發經費,在全球設立了16個研發中心,為2G、3G作出了重大貢獻。2013年,華為向歐洲專利局共申請1077項專利,專利申請數量已躋身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EPO)前十五名,位列第11位。截至2013年底,華為在歐洲的專利數量已達到7300項。華為公司的技術創新造就了其技術優勢,技術優勢又促進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優勢,進而獲得在全球市場上的短期和長期利益。可以說,創新在壹定程度上幫助華為公司成功地開拓了全球市場,提昇了其競爭力和影響力。

此外,三壹重工(600031,股吧)擁有授權有效專利3310項,憑借自主技術研製的66米泵車、72米泵車和86米泵車,壹次次刷新長臂架泵車世界紀錄,不斷推動“中國製造”向高端邁進。

衡量中國企業海外履行社會責任效果的指標是“獲得當地各界的認可”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研究發現,踐行社會責任成為企業全球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斯里蘭卡新政府上臺導致中國交建(601800,股吧)承建的科倫坡港口城被叫停;中緬皎漂-昆明鐵路工程計劃被取消等,表面上看這些項目的失敗是由政治因素導致,其背後中國企業投資活動的不規範、缺乏與當地社會的溝通和融合成為負麵的推動因素。

藍皮書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健全與完善,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的問捲調查與調研,我們發現中國企業界與外國企業界、學界在有關中國企業是否已註重履行社會責任上存在較大分歧。受調查的中國企業普遍認為自身在東道國已充分履行了企業社會責任;接受調查的海外學者、研究專家、企業傢及律師、咨詢師等中介服務機構人員則表示,中國企業不太註重自身形象,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上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

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的調研,海外受訪者普遍認為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上存在以下誤區:壹是平等與尊重。在非洲等不發達國傢,很多中資企業及員工以援助者自居,而不是將企業在該地投資視為壹門平等的生意,導致中方管理人員及員工缺乏對當地工人、民眾及文化的尊重,招致當地居民反感。二是合規框架下的變通。部分“走出去”中資企業為了獲得當地政府與民眾的支持,目前已基本能在當地法律框架下運營,但部分行業企業,如部分資源開發企業,不嚴格按照相關規程開發,對當地環境造成隱患,遭到當地環保組織的反對。三是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視為捐錢、捐物等,以保護和尊重職工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而忽略了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中國企業全球化十大風險,海外安全風險居首,應加強對“走出去”的信息支持

中國企業全球化進程中存在諸多風險,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研究總結了十大風險,其中海外安全風險不斷上升成為最重要的風險之壹。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與中國人走出國門到海外進行投資和經商旅遊。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企業已達2.6萬傢,分布在全球184個國傢和地區;2014年,中國內地居民年出境人數已達11659萬人次。值得特別關註的是,伴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及出國人員的增多,全球有關中國公民的安全案件也在不斷增加,據外交部統計,2014年中國駐外外交和領事機構全年受理的領事保護和協助案件數量達59526件,涉及中國公民73107人,涉及傷亡1955人 。據統計,從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的7年來,隨著暴力和恐怖主義盛行,全球安全形勢持續惡化,世界越來越不安全。根據研究,在全球162個國傢中有111個國傢的安全形勢進壹步惡化。雖然我國相關部門對海外安全做了很多工作,但總體來看,目前我國仍然麵臨準備不足的困境,對中國企業海外員工與財產造成潛在影響。相關部門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應完善安全風險應急機制,對於安全事件發生後的善後處理也應建立常態化的機制。

藍皮書指出,雖然我國外交部在2000年就開始發布了《中國境外領事保護和服務指南》,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06年發布了中國首部《國傢風險分析報告》,商務部2008年開始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這些信息幫助中國企業對東道國進行了解,避免了壹些陷阱,但其在時效性、準確性及針對性等方麵,有些信息已難以適應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的需要。

根據中國“走出去”信息服務現狀,藍皮書認為,相關部門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可以從三個方麵加強對“走出去”的信息支持:壹是建立“走出去”數據庫,收集各國投資的基本信息,特別是對信息進行提煉和整理,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公開信息,政府所掌握的有關海外投資的信息,除涉及國傢機密、企業商業機密的,其余均應作為公共信息,通過壹定的途徑向有“走出去”需要的企業公開,提高企業及時獲取海外投資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海外突發安全事件信息通報機制。在壹些發展中國傢,由於政局變化、地緣政治沖突、武裝沖突、民族沖突、宗教沖突、恐怖襲擊與治安犯罪等原因,對在東道國的中國企業員工與財產安全造成潛在影響,政府部門在及時掌握這些信息的基礎上,要對這些安全因素進行評估,並在第壹時間通報給在這些國傢與地區的中國企業及員工,幫助企業與人員做出風險判斷。

針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提出15點建議

針對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存在的問題,為促進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順利進行,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幾點發展建議。

(1)加快推進中國標準“走出去”

標準是壹個國傢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手段,是壹個國傢綜合實力的體現,掌握了標準就掌握了國際競爭的話語權。要推動中國標準國際化,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開展工作:壹是促進國內標準的統壹與更新升級。目前中國國內標準有國傢標準、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等,部分標準較為寬鬆,與歐美發達國傢標準水平有壹定的差距,尤其是部分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落後於國際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國傢應該推動中國標準的升級,促進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二是提昇中國在國際標準體係中的參與度與話語權。政府應加強與國際各標準組織的合作,安排中國員工到各標準組織任職,在國際標準制定中體現中國意誌。三是與歐美標準大國合作,開展標準互認工作。歐美國傢經濟發達,除這些國傢本身外,亞、非、拉很多發展中國傢也采用歐洲或美國標準,中國應與這些國傢的標準委員會合作,擬訂標準互認清單,開展標準互認。四是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成為國際標準。通過對外援助、貸款、對外工程承包等附加條件方式把中國標準帶出去,形成中國標準的突破。五是通過樣闆工程推廣中國標準。“壹帶壹路”沿線國傢將是未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區域,可以通過在這些國傢建立樣闆項目,建成中國標準的示範工程。此外,國傢也要做好中國標準的翻譯等服務工作,提供不同語言的中國標準,助力企業“走出去”。

(2)加大金融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縱觀歐美地區對外投資大國海外投資的發展歷程,各國的金融政策在促進對外投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金融支持企業“走出去”方麵,雖然我國已出臺了很多規定與意見措施,但目前能滿足企業對外投資需求的金融政策制度還很不完善,有關政策措施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還有待進壹步加強。我們認為,可以考慮從四個方麵促進中國金融業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壹是積極參與推進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構建,推進國際貨幣體係的多元化,提昇中國在國際金融體係中的話語權,實現中國由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轉變;二是大力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與國際化,人民幣的國際化可以促進中國海外投資的便利化,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中國應當首先推進人民幣在亞洲的區域化,亞洲的東南亞國傢是中國對外投資流量與存量最大的區域,以亞洲為基礎,實現人民幣的區域化,有利於促進中國在這些國傢與地區的投資,同時需要建立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推動人民幣參與國際結算,逐步擴大人民幣國際化範圍。三是加大國內金融體制改革開放力度,建立大型國有銀行、中型商業銀行與小銀行相結合的銀行群落,增強銀行金融機構對“走出去”企業的信貸支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擴大“走出去”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建立市場化的保險體係,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提供風險保障。四是建立更多的“走出去”政策性基金,推動國傢主權基金、政策性基金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

(3)提昇海外投資信息服務水平

雖然我國外交部在2000年就開始發布了《中國境外領事保護和服務指南》,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2006年發布了中國首部《國傢風險分析報告》,商務部2008年開始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這些信息幫助中國企業對東道國進行了解,避免了壹些陷阱,但其在時效性、準確性及針對性等方麵,有些信息已難以適應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的需要。根據中國“走出去”信息服務現狀,中國與全球化智庫認為,相關部門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可以從三個方麵加強對“走出去”的信息支持:壹是建立“走出去”數據庫,收集各國投資的基本信息,特別是對信息進行提煉和整理,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公開信息,政府所掌握的有關海外投資的信息,除涉及國傢機密、企業商業機密的,其余均應作為公共信息,通過壹定的途徑向有“走出去”需要的企業公開,提高企業及時獲取海外投資信息的能力。三是建立海外突發安全事件信息通報機制。在壹些發展中國傢,由於政局變化、地緣政治沖突、武裝沖突、民族沖突、宗教沖突、恐怖襲擊與治安犯罪等原因,對在東道國的中國企業員工與財產安全造成潛在影響,政府部門在及時掌握這些信息的基礎上,要對這些安全因素進行評估,並在第壹時間通報給在這些國傢與地區的中國企業及員工,幫助企業與人員做出風險判斷。

(4)加強“走出去”的領事保護機制建設

海外投資跨越國界,必然引發國傢與地區之間的利益調整,沒有政府的外交推動,很難長期持續發展。尤其是中國要推動“壹帶壹路”戰略構想實施,部分“壹帶壹路”沿線國傢對中國心存疑慮,少數西方國傢輿論重拾“中國威脅論”,將其視為中國的新壹輪擴張戰略,這對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以及“壹帶壹路”戰略構想的實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中國應在堅持和平與發展的基礎上,豐富“經濟外交”的內容,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條件。針對中資企業及人員麵臨的不斷上升的海外安全風險,應不斷完善領事保護制度,保護中國“走出去”企業在海外的合法利益與人員安全:壹方麵要建立和完善海外應急及快速反應機制,在國內需要與相關部門理順關係時分工合作,協調壹致,壹旦發生涉及中國的海外安全事件,快速啟動應急機制,實施救助;在國外,需要與相關國傢加強合作,簽訂安全聯動保護的雙邊協定,為海外應急機制快速發揮效用奠定基礎。另壹方麵,要加強領事保護能力建設,領事保護主要通過外交協調實現,外交協調能力的強弱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領事保護行動的成敗,因此要求提昇我們的外交協調能力。另外,領事保護機制應著重風險預警提示,加強對“走出去”企業與人員的指導,要求他們出國後要合規經營,遵守當地法律,加強自我安全保護,盡可能減少需要保護的事件發生。此外,在海外也應建立相應的國際司法合作,壹旦領事保護行動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應啟動海外司法保護程序,最大限制地保護中國企業與公民的利益與安全。

(5)以企業為主體積極推動海外園區建設

海外園區有利於發揮企業的群體優勢,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壹個較為理想的選擇,尤其是隨著“壹帶壹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在“十三五”時期將有更多企業“走出去”在“壹帶壹路”沿線國傢建設各類性質的園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海外園區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帶動作用,提昇海外園區的效益,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建議:壹、發揮海外園區開發建設的企業主體作用,減少海外園區建設的指令性任務,弱化海外園區的政治意義,以市場為導向,以營利為目的,海外園區建不建、怎麽建,企業說了算。二、發揮政府在海外園區開發建設中的政策導向作用,對海外園區的整體規劃、園區的產業定位等做宏觀指向。三、加大對海外園區的支持力度。壹方麵是加大對海外園區開發建設的資金支持,目前雖然國傢對審核批準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有壹定的資金支持,但海外園區的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政府的補貼遠遠不夠,對於沒有通過審核批準的園區,麵臨的資金壓力更大。另壹方麵對中資企業較為集中的海外園區要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尤其是對於恐怖主義高發、政治不穩定的發展中國傢,國傢應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護。四、加強雙邊政府間的協作,對於企業自主確定要開發建設的海外園區,政府應通過外交等途徑,助推中資企業開發建設的園區與東道國開發計劃接駁,協助企業解決海外園區開發建設過程中與當地政府部門溝通不暢的問題。

(6)加強海外宣傳,塑造有利於中國“走出去”的輿論環境

隨著中國對外投資在“十三五”時期將加速增長,西方媒體有關中國對外投資的負麵解讀會增多,這將對中國的對外投資產生不良影響。中國應該加強海外宣傳,鼓勵國內媒體到海外投資,參股海外大型媒體,改變輿論競爭“西強我弱”的態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做好服務。目前,受新媒體等的影響,國外傳統媒體也正加劇分化重組,日經新聞(NIKKEI)收購金融時報(FT)就是很好的範例,中國國傢級媒體也應學習其他國傢媒體集團的經驗,主動走出去。具體而言,可以設立媒體海外發展基金,鼓勵中國媒體到國外進行收購,到海外布局;鼓勵企業在東道國成立文化傳播基金,集中進行推廣,加強對中國企業正麵形象宣傳;鼓勵互聯網及新興媒體企業到海外投資布局,提昇中國在全球新媒體領域的話語權;鼓勵媒體間的交流與合作,改變西方媒體及其從業人員對中國的認識。

(7)有所為有所不為,規避“走出去”地緣政治風險

“壹帶壹路”幾乎經過或輻射了世界上政治形勢最為復雜的幾個地區,壹方麵,沿線國傢本身具有獨特的政治、宗教、民族環境,甚至有壹些國傢國內長期處於政治動蕩之中,對外深陷大國博弈的戰場;另壹方麵,少數國傢與中國因地緣關係存在領土利益分歧,當分歧不能被管控在理性磋商的範圍內,就容易被激化成不同層級的外交事件,對雙邊經濟合作以及中國企業的投資造成影響。如2014年5月越南部分民眾對華人企業打砸,2015年菲律賓數次爆發大規模反華遊行等,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沿線國傢,都給在這些國傢投資的中國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針對近年來日趨復雜的政治形勢,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以前,壹定要做好風險評估,有所為也有所不為,對於政治風險高發國傢,要采取靈活措施,規避風險。對於政治非常不安定的國傢與地區,可以選擇投資回避;對於政治風險相對較高的國傢與地區,可考慮在該國與地區周邊投資,以商品貿易延伸的方式覆蓋;而對政治風險存在高發可能的國傢,要註意規避投資回收期限長的項目。

(8)打造樣闆工程,推動“壹帶壹路”戰略構想實施

目前,中國的“壹帶壹路”頂層設計已經具備,在接下來的落到實處工作中,打造幾個樣闆國和樣闆工程,如巴基斯坦、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等,通過發揮中國與當地開發區和產業園的合作經驗,以後的推進建設樹立模闆。同時,需要建立壹帶壹路的國傢聯盟,有壹個共同交流、協調的機制。中國是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最大受益者,“壹帶壹路”可以成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甚至是壹個新的WTO多邊機制安排或類似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安排。“壹帶壹路”在加強各國資金、基礎設施,產能、人才和移民等方麵合作的意義重大,中國發起“壹帶壹路”計劃可以成為類似亞投行發起的倡導者。

(9)利用華僑的天然優勢推進“壹帶壹路”

“壹帶壹路”沿線途經六十多個國傢,這些國傢宗教文化各異,民族關係復雜,發展程度不同,中國企業對這些國傢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加上這些國傢多為小語種國傢,在語言上對中國企業構成壹大挑戰,中國企業進入這些國傢經營,將麵臨嚴峻考驗。要剋服進入“壹帶壹路”沿線國傢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當地華僑的力量尤為重要。

從歷史上中國移民的走向看,過去華人正是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的。我國海外華僑華人中約有三分之二居住在東南亞,包括印尼、新加坡等國傢,這些國傢恰恰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近年來,華僑華人的經濟實力有了很大提昇,逐漸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政治社會地位不斷提高。這部分人士積極承擔投資經商等經濟活動,成為國傢“硬實力”的載體,又在無形中不斷傳播著中華文化,成為國傢“軟實力”的載體。

(10)建立“壹帶壹路”國際聯盟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必須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擔當。“壹帶壹路”倡議所提出的具體的、新的全球化的政策和願景,將幫助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為中國下壹個50年的發展提供支撐,並對未來的經濟走向發揮積極的作用。“壹帶壹路”倡議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對“壹帶壹路”沿線國傢而言,這是中國向世界提供壹份公共產品。美國搭建了壹個互聯網平臺——萬維網,被全世界采納和使用。萬維網是虛擬的,“壹帶壹路”則提供了壹個實體的基礎設施網絡,是給“壹帶壹路”沿線國傢提供公共產品的機制,在這個平臺上全世界都可以參與進來,也都可以從中受益。因此,我們建議建立“壹帶壹路”國際聯盟,形成壹個共同交流、協調的機制,在加強各國資金、基礎設施、產能、人才和移民等方麵合作意義重大,因此可以考慮建立“壹帶壹路”國際聯盟或者“壹帶壹路”國際委員會,建立“壹帶壹路”的全球治理、區域治理的新秩序。

(11)發揮智庫在“壹帶壹路”建設中的作用

智庫主要以公共政策為研究對象,在歐美等發達國傢,智庫發展較早,成果斐然。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發揮思想庫作用”,國傢主席習近平多次對智庫建設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智庫應該為中央的科學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我們認為,不斷發展壯大的中國智庫在“壹帶壹路”建設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壹帶壹路”建設涉及的國傢較多,各國政府領導人事務繁忙,沒有充裕的時間來深入研究“壹帶壹路”問題,政府與政府之間的了解與溝通還不夠,所以民間二軌的建設交流非常重要。智庫可以探討各種機制、方案,尋求利益的平衡,如果兩國或多國的智庫達成共識並提出良好的建議,政府間的合作方向就會更明確。所以我們認為,應該充分發揮智庫在“壹帶壹路”建設中的作用,建立壹個“壹帶壹路”智庫峰會或智庫聯盟,通過智庫來探討、推動“壹帶壹路”戰略構想的實施。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就曾與印度尼西亞的八個智庫做過研討,印尼作為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傢,印尼的智庫對“壹帶壹路”怎麽看?印尼國傢政府與民眾怎麽看?如何推動?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都與印尼智庫專家做了交流。

“壹帶壹路”的沿線國傢很多,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中國的企業、機構、國民到國外合作需要註意壹些政治、經濟風險等,智庫的研究可以提供指導,這是中國目前非常需要的。此外,中國的跨國公司還不是很強大,“走出去”的基本是中小民營企業,智庫可以將牠們凝聚起來,並給中央提出壹些政策建議。為此,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還專門成立了“壹帶壹路”研究所,以發揮智庫在“壹帶壹路”建設中的作用。

(12)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港口聯盟”

“壹帶壹路”沿線覆蓋人口超過40億,占全球總人口的2/3。其中,“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具有鞏固海上貨運通道、加強沿海國傢經貿合作、推進降低貿易與人口流動壁壘、推進港口城市建設等重要意義。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省區內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可以考慮沿線港口與城市聯盟合作模式,以新加坡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傢或者城市的經貿和港口合作需求為出發點,以國際海運航線為紐帶,對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省區內港口城市建立的友好城市中的港口城市,以及沿海港口航線到達的國傢和港口為起步,整合沿線港口資源,發起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港口聯盟”。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必要通道和通往亞洲、歐洲、美洲的必要門戶,港口對我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重大,同時,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也認為,港口需要加強軟件能力的建設,要重點發展服務功能。

(13)推動海外先進製造技術並購,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分析了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間收錄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案例,製造業的對外投資事件為176起,披露的投資金額為194億美元,與2013年相比有壹定程度的增長,但從規模上看遠遠小於能源領域的對外投資。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製造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水平與我國的經濟規模極不相稱。 2015年,我國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規劃,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壹個十年行動綱領。根據目前我國製造業技術落後,研發能力薄弱,對國外技術依賴性強,與國外製造業水平差距大,被動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的現狀,我們認為,要提昇中國製造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的研發與生產水平,推動製造業海外並購無疑是壹條可行的捷徑。中國應當鼓勵企業對海外先進製造技術實施並購,甚至通過二級市場或者其他形式對優秀製造企業實施並購,以充實我國企業的技術實力,衹有這樣,才能為我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提供好的服務。

(14)加快國際化人才的開發和利用

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是壹個長期係統的工程,除進行長期的教育培養外,整合人才資源,如何充分利用好已有的國際人才,是短期內解決我國企業國際化人才缺乏問題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實施“壹帶壹路”戰略構想的大背景下,我們建議參考以下途徑開發和利用國際化人才,提昇我國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壹是充分發揮中國前外交官和商務參贊的作用;二是加大使用海外華僑華人的網絡力量;三是充分利用我國在海外的留學生資源;四是充分利用外國在華留學的優秀人才;五是用好曾在跨國公司工作的優秀人才;六是推進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本土化”人才戰略;七是加大全球招聘的力度,提高管理隊伍的國際化水平;八是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吸引海外研發人才。通過這些措施,來加快我國國際化人才的開發和利用。

(15)加強海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

截至2014年年底,中央企業境外單位資產總額約占總資產的12.1%,境外資產總額近4.7萬億。然而近年來,央企海外資產流失虧損事件頻出,如中石油腐敗窩案的落馬者也頻頻涉及海外資產流失。這背後反映出國企在境外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較多,相關部委也出臺了較多的方案措施。

自2011年以來,國資委先後發布了《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管管理暫行辦法》《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但這些辦法主要針對中央企業,對於大量的國有非中央企業仍無有力約束。因此,有關部門應科學界定海外國有資產的範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和完善境外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追究制度,加大懲處力度。